园区概况
更多2014年12月,经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设立贵州省城乡统筹发展综合改革义龙试验区。2018年10月,黔西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获省人民政府批复。义龙新区管理范围包括黔西南高新区、安龙经济开发区两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一个省级调度重点工业园区(郑鲁万工业园区),实行义龙新区、黔西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安龙经济开发区三块牌子、一套人马,下辖10个镇(街道),国土面积1258.5平方公里,人口38万人(含跨区域易地扶贫搬迁5万人),规划控制区面积236平方公里,远期规划人口100万人。
2014年以来,贵州黔西南高新区在水、电、路、气、讯等基础设施方面投入超过400亿元。交通方面,为有效推进园区建设,贵州黔西南高新区按“四横两纵”的路网布局搭建园区路网骨架,路网建设总里程达500余公里,其中建成城市主干道13条、合计总长180公里,城市次干道及园区路网建设总里程达200余公里。有机连接园区-道路-铁路-高速-机场,形成多维的交通格局,有效助推贵州黔西南高新区高质量快速发展。电力供应方面。贵州黔西南高新区是全州电力枢纽中心,区域内有南方电网、地方电网同时供电,建有元豪4×350 MW自备电厂一座、500KV变电站一座、220KV变电站4座、110KV变电站11座,年最大供电量可达110亿kW.h,工业电价低至0.32-0.42元/度。污水处理设施方面。贵州黔西南高新区大力加快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行,规划建设污水处理厂8座,已建成6座,在建2座(鲁屯污水处理厂和新桥污水处理厂),规模为日处理污水3.5万t/a,已建成日处理2.2万t/a,区内污水收集管网铺设总长度达180余公里,目前正在推进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升级到一级B标。水资源方面:全区共有大中小型水库15座,日供水能力达4.5万吨。
贵州黔西南高新区坚持按照省委确定的“一二三四”总体发展思路及重点任务,坚持将“资源大整合、环境大提升、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主基调,围绕“一超三中心”主目标,以循环发展为主线,以增量提质为目标,以“大电强网+大产业”推进“煤电网产”深度融合,以创新驱动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按照“一个园区,一个主导产业,一个领军者企业,一条完整产业链”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新材料、生态载能、医药健康、大数据、资源综合利用等主导产业,不断提升新型工业化水平,推动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将落实工业强州战略作为推动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现实生产力。
贵州黔西南高新区首位产业为基础材料。主攻方向为三元前驱体材料、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锌(铝)冶炼、铁合金、合金钢、耐磨耐火材料、废旧金属提炼、废铅蓄电池、废汽车轮胎、废化工催化剂以及有色金属废物综合利用、静脉环保产业。龙头企业有贵州振华义龙新材料有限公司、西南能矿锌冶炼有限公司、元豪铝业有限公司、稀美资源贵州有限公司、羚光新材料有限公司、贵州固鑫新材料有限公司、贵州高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黔西南聚鑫工贸总公司。发展目标:到2023年工业总产值达160亿元,占园区工业总产值达到70%以上;2021年工业总产值达65亿元。主要项目有振华6万吨动力电池材料(振华三期)、固鑫30万吨耐磨耐火材料、金控集团10万吨动力电池材料、广东稀美1500吨金属钽铌材料、元豪33万吨电解铝、西南能矿10万吨锌冶炼、贵州高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废铅蓄电池、废汽车轮胎、废化工催化剂以及有色金属废物综合利用产业园、黔西南聚鑫工贸总公司静脉环保产业园等。
贵州黔西南高新区按照“一个园区,一个主导产业,一个领军者企业,一条完整产业链”的发展思路,以“一区四园”为载体大力发展生态载能、资源综合利用、新材料、健康医药、大数据等主导产业。
贵州黔西南高新区生态载能产业园区。以元豪4×350 MW自备电厂为龙头,深入实施“大电强网+大产业”发展战略,坚持“高载能、高投入、高产出、高质量”发展要求,引进并落地了西南能矿10万吨锌冶炼、元豪33万吨电解铝、上海约堡重工整体搬迁、高能环境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园等项目,大力发展铁合金、新型建材、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装备制造、资源综合利用等产业,进一步提升和完善新区产业链布局。
贵州黔西南高新区新材料产业园区。以振华义龙新材料、扬德新能源等企业为龙头,抢抓新一轮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革命契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业高端、布局集中”的原则,引进并落地了固鑫年产30万吨耐磨耐火材料、稀美资源年产1500吨高纯高性能钽铌金属新材料、羚光新材料年产10万吨锂电石墨负极材料等项目,全力打造集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电池为一体的新材料全产业基地。
贵州黔西南高新区健康医药产业园区。以天地药业、俊江医疗、德良方等企业为龙头,充分发挥我州优厚的自然资源禀赋和苗药传承,合理配置国土资源,引进并落地了贵州融兴年产1万吨水刺无纺布、康源生物体外诊断试剂及生化仪器等项目,重点发展民族制药、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等产业。构建以中药原料药、中成药生产研发和中药新药、民族医药、中药保健品研制为主,以医疗器械制造、健康食品生产、康养保健服务、应急医疗物资战略储备、医疗产业出口代加工为辅的医疗健康产业体系。
贵州黔西南高新区大数据产业园区。以华为西南云计算中心、中联创展等企业为龙头,依托新区明显的区位环境优势和电力优势,吸引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贵州天地图技术有限公司、中信大数据、贵州中信工联供应链服务有限公司等多家知名大数据企业入驻园区,重点发展以大数据存储与运用为主体,以数据挖掘、分析、研发为协同的大数据信息服务产业链,打造有依托、有特色、高价值的大数据产业集群。
2020年,贵州黔西南高新区规上工业企业76家,累计完成总产值121.6亿元,增长3.20%,增加值完成30.44亿元,增长21.2%。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完成24.03亿元,增长5.6%,电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完成6.4亿元,增长195.5%,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11.13%。2020年共完成工业投资(含园区基础设施投资)83.53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8.5%,完成千企改造工程投资30.95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3.1%,完成工业技改投资23.8亿元。
贵州黔西南高新区成立以来,紧扣经济发展目标任务,狠抓科技创新引导政策、产业发展、科技平台创建,以国家民族特色医药火炬基地、省级顶效小寨精品水果农科技园、省级红星医药产业科技企业孵化器、贵州省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省级黔西南州大数据服务业聚集区等平台积极推动黔西南高新区升级建设国家高新区。培育高新技术企业7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州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院士工作站2家,申请专利数300余件,实现科研机构入驻39家。2016年以来,累计引进项目222个,已投产181个,在建41个,累计到位资金281亿元。
园区详情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